![]() |
|
发布日期:2022年12月01日 17:30 谷城政府网 | 【字号: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 |
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,湿地公园管理处发挥自身工作职能,汇聚多方面力量,坚持“听、合、创”三举措,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、乡村振兴、湿地新村建设,帮助群众解决所需所盼,让共同缔造思想观念深入人心、共同缔造成果惠及群众。
尊重百姓意愿,“听”出群众新需求。湿地公园管理处尊重群众主体地位,树牢群众观念,围绕基层所需,群众所盼,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痛点问题,坚持服务于民生,让共同缔造落实落细。管理处党员干部深入村(社区)进行拉网式的调查调研,针对群众反映的湿地鸟类多了,农民种粮、种菜、种西瓜、香瓜损失较大,影响农作物收成的问题,湿地公园管理处多方协调,因地制宜、实地适树,与城关镇联合打造食源性果树基地,投资150万元种植食源性果树20000余株,增加了鸟类食物来源,妥善解决了周边居民农业生产与保护湿地候鸟的矛盾,同时为农户提供了经济收入。针对湿地辖区群众反映道路坑洼不平、断裂破损,影响出行,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。管理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主动与城关镇政府对接,加强沟通联系,结合4A级景区创建要求,投资260余万余元在安家岗村、江家洲村和曾家营社区完成刷黑道路7.2公里,解决了湿地公园7000余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,为湿地片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的交通,更为谷城的“五县建设”贡献湿地力量。
汇聚多方力量,“合”共建新思路。聚焦基层治理难点问题,转变角色定位,从“帮建”到“共建”,攥指成拳,形成共同缔造合力。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深度融合。加强与“双报到”社区党委、共建联系村党支部的沟通联系,通过联办主题党日、同上专题党课、共过政治生日等形式,加强党建融合。建立日常工作情况通报,形成整体合力。湿地公园管理处与湿地片区9个村(社区)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4次,召开联席会议6次,组织集中培训6次84人次,开展共建共治共享活动121次,形成了组织互动、群众互助、发展共议的长效机制。二是推进乡村振兴与湿地保护融合。积极推进“一江两河”项目建设。湿地公园作为一江两河”重点区域,我们主动作为,与中南市政总院、中国铁工投资公司联系,做好项目谋划,把湿地保护、文化展示、北河故道、公园绿道建设纳入到项目建设中,将湿地公园建设与项目建设相融合,按照统一规划、融合发展,逐步实现村路连线、绿化成片、一村一特色的建设目标。因地制宜编制《湿地公园总体规划》和乡村发展规划,进而加快湿地公园内路网、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汉江湿地水生态修复二期工程,疏通北河故道,建设水岸码头,实现公园内水路、陆路畅通的目标。同时,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,建立环境卫生包片制度,层层压实责任,逐步改善村(社区)居民生产生活环境,提升生态保护意识,让村庄更整洁、湿地更优美,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锚定幸福航向,“创”出美好幸福生活。湿地公园管理处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、效果导向,结合管理处工作职能,发挥群众共管共建作用,促进共同缔造取得实效。一是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。管理处驻村工作队鼓励马家湾村大力发展种植产业,先后种植猕猴桃25亩、金丝菊25亩、豇豆40亩,驻村党员干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,邀请专家现场教学指导,解决在种植期间遇到的技术问题。在收获采摘期间,因缺乏劳动力,驻村工作队全员参与,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帮助村集体搞好采摘、烘干、包装等。针对农产品销售问题,管理处领导主动联系电商产业园、地标优品馆,多渠道帮助村集体和农户销售农副产品,进而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经济收入。二是打造湿地文化。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城市,湿地公园管理处投资18万元对五谷文化广场文化长廊进行了更新,增加了湿地特色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知识,加大了湿地宣传力度,营造了良好创建氛围。三是多元化建设湿地新村。湿地公园管理处联合城关镇,通过共同谋划、共同参与、共同筹措建设资金,将安家岗、江家洲等村作为示范带动村,结合湿地文化、湿地元素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,鼓励群众积极参与、共同缔造,逐步实现了村级道路基本刷黑、中心路两旁民居立面持续改造、湿地文化展现新貌的浓厚宣传氛围。四是合力共创美好家园。管理处联合村(社区)开展共建共治共创活动,推进乡风文明建设,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,和居民一起参加疫情防控、文明创建、法治宣传等工作,大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,共享绿色、和谐、美好、幸福家园。
中共谷城县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地址:湖北省谷城县县府街县委大院 邮编:44102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