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干部工作 > 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-> 正文
谷城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欧阳斌寄语年轻干部:做先锋、当闯将、勇担当,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
发布日期:2025年04月30日 09:39 谷城政府网 【字号: 】【打印

五四青年节前夕,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欧阳斌到党校看望在校学员,出席“干部能力与作风建设”座谈会,认真听取了乡科级干部班、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班和年轻干部班12名学员代表的交流发言,与广大干部交心谈心,共同探讨工作中的困惑,既以共情化解心理压力,又循序渐进分享工作经验,助力干部轻装上阵、勇毅前行。欧阳斌指出,年轻干部正值韶华,风华正茂,是全县事业发展的生力军,是未来的希望所在,号召全县年轻干部争做解放思想的先锋、勇于创新的闯将、实干担当的表率,为奋力打造“两示范区、一节点”、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贡献青春力量!

针对当前年轻干部在工作上的种种困惑,欧阳斌鲜明指出,一定要校准干事创业坐标系。首先是心态要正。不同干部对待工作有不同境界,一种是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,志向高远、目标明确,敬畏肩上的担子,有很强的责任感、使命感;一种是觉得公务员就只是一种职业,是铁饭碗,上岸就等于一劳永逸,认为体制内就是“一杯茶水一张报”的清闲,参加工作后发现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,有了心理落差,到了岗位后不能适应工作节奏;一种是将工作当作副业,成了第二职业,打自己的“小九九”,种自己的“自留地”。大家可以从身边各类事情中发现,把工作当事业的干部人累心不累,充满激情、昂扬向上;把工作当职业的按部就班、难有突破;把工作当副业的斤斤计较、患得患失。这些不同态度,大相径庭。其次是态度要好。现实中,同样一项工作,安排不同的人负责,有时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。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、工作作风的不同。抓工作,要树立“句号”思维,具体来讲就是干工作要有开头、有过程、有结尾,每件事都能形成闭环,不能搞成逗号、分号,甚至是省略号,这也是做好一项工作的最基本要求。干部如果“在岗在位不在状态”,对工作没有激情、对事业缺乏热爱,不担当、不干事、不负责,谈何发展进步?谷城正是因为有一批敢于突破自我、挑战自我,敢于破除居中思维、躺平心态,敢于与强的比、与快的赛的干部,才能有现在的发展成就。最后,从工作中收获成就感。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,为群众干事是职责所在、使命所系,干好工作是本职,干不好工作是失职。从自身角度看,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其实是一个“双向利好”的过程。抛开干部身份,我们也是一名群众,也能共享发展受益;从家人角度看,家人和朋友在得知我们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后,直观感受会转化为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,对我们“加班忙、顾不上家”也会慢慢理解,也会从“抱怨忙碌”转为“主动点赞”;从群众角度看,当群众看到领导干部真心实意干事情,会发自内心说“共产党好”,这也就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,这种信任反哺到社会治理中,会让我们在推动其他工作时阻力更小;从情感认同角度看,收获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敬重,这种精神上的富足,是对工作最大的肯定,内心也会有一种成就感。这种“身临其境的成就感”,比任何荣誉、任何奖牌都更有冲击力。所以说,“为别人干”就是“为自己干”,“成就别人”就是“成就自己”。

在谈到干部普遍关心的成长问题时,欧阳斌指出,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优化干事创业环境,切实凝聚担当作为向心力;年轻干部要自觉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、艰苦复杂环境和关键吃劲岗位扎实历练,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、服务群众本领、防范化解风险本领。一是机遇需要努力争取。俗话说“是金子总会发光”,但金子本身并不发光,能反射光线产生光泽。发光的前提需要“光源”。对干部而言,“光源”就是组织提供的平台、领导的关注和群众的感受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成长为一个好干部,一靠自身努力,二靠组织培养。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,个人必须努力,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,也是决定性因素。亮度取决于打磨力度。金矿石变成金子,每一步都是严苛打磨。干部成长也是一样,成为“金子”,就是要比别人多一种品相、多一份精气神、多一些技能、多一股担当。我们工作中那些看似吃亏的加班、棘手的难题、受累不讨好的事情,都是提升“含金量”的必经之路。被动发现不如主动发光。我们很多干部从事的都是幕后工作,对外“表现”“露脸”的机会不多,但这并不意味着努力的汗水看不见,幕后更需要主动发光。主动发光的干部,不急功近利、不待扬鞭自奋蹄,不会因为“无人喝彩”就放缓脚步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组织的尺子是精准的,主动发光的干部必然迎来高光时刻,“金子”也必然会发光。县委关心关注的中心工作,基本都是县领导挂帅,亲自指导、亲自参与,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,搞得好不好,是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“试金石”,干得出彩的,领导自然看得见,能脱颖而出;敷衍应付的,看不到实绩,经不起检验,最终只会错失成长机遇。二是要竞争不要内耗。竞争和内卷,面上看都是“你追我赶”,实际上有着天差之别。竞争是有效的做功。有了竞争,就有了突破瓶颈的干劲,就像运动员在赛道上比拼,压力最后转化成了动力。干部有压力、有竞争,能逼着自己跳出“舒适区”,在想问题、办事情的时候多想一层、多走一步。这种竞争不是“零和博弈”,就像乔木和灌木生长在一起,根系交错,看似争夺阳光雨露,互相“让”着点、帮衬着点,反而都能长得更好。内卷是无效的消耗。一个单位陷入内卷,就像原地打转的磨盘,转得再快也磨不出干货,不仅浪费了时间、精力,还可能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使真正想干事的人没了劲头。今年两会,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”,释放出强烈的治理信号。不管是汽车领域的价格厮杀,还是地方争资立项,当干实事不如做样子见效快,当真本事拼不过“花架子”,就会催生“躺平式干部”“表演型选手”,好比田里的稗草长得再茂盛,也结不出谷穗,内卷搞得再热闹,也换不来实绩。竞争是一种导向,内卷是一种假象竞争指向的是“真干事”“为了把事情干得更好”,是在真刀真枪练本事,做大了“蛋糕”,实现共赢;内卷是虚头巴脑做样子,陷入空转、内耗的泥潭。适度加压、良性竞争是一种“润滑剂”,可以让整个工作机器运转更高效。竞争的价值不在于“压倒别人”,不在于“自我消耗”,而是把劲使在刀刃上,要把“对手”变成“队友”,要把“较量”变成“借力”,这样才能攀登高峰,走得更远,这才是竞争作为“导向”的真正意义。三是多劳不会多失,多做不会多错。在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三卷中,讲到了一种“洗碗越多,摔碗越多”而“为了不出事,宁可不干事”的现象。这种现象就是“洗碗效应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多做多错、少做少错、不做不错”。如果存在这个心理,就会导致任劳任怨、主动担当、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干部越来越少,到头来“拓荒牛”不敌“黄鹂鸟”,“领头羊”成了“替罪羊”,必然会影响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。干工作要大胆地去掉“怕”字,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,多经历一些“雨雪风霜”,把那些忙得团团转的日子变成成长的“催化剂”。所以,不要怕做事。组织和领导让我们做事是一种信任,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。如果怕担责、怕失误、怕求人、怕被骂、怕当“恶人”,遇到矛盾就绕道走,碰到问题就回避,该说的话不愿说,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缺乏敢于直面矛盾的勇气和魄力,就会慢慢被边缘化,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。而那些执行力强,态度端正,且能够顶着上的人,最后都练出了一身“硬功夫”,也会更快地进入领导的视野,得到提拔重用。不要怕出错。有时候我们会担心向领导问一些“门外汉”的问题,做事情“翻车”,担心丢了面子,或者被贴上“不在行”“学历不等于能力”等标签。每个人干工作不是天生都会,都是这么走过来的,越是年轻时“出洋相”,成本和代价就越小,新兵问错路好过老将迷了途。不要怕出错,做了才能得到经验,“三个区分开来”目的就是让大家甩开思想包袱、放开手脚干。关键是,做错了要知道错在哪里,跌倒了爬起来要抓把沙,不能在同一个错误上反复栽跟头。不要怕批评。现在很多年轻人成长经历相对平顺,遇到批评否定时难免感到“伤自尊”,迟迟放不下。有羞耻心是优点,但是不能有“玻璃心”。年轻干部,如果过于敏感、心理脆弱,经不起批评,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,当太平官是没有前途的。忠言逆耳利于行,善意的批评是“更上一层楼”的梯子,领导批评我们不是目的,是对事不对人,是对我们的关心,让我们进步得更快。如果哪天工作无论做与没做、做得好与坏,都没有人批评的时候,就说明组织和领导将这个人放弃了。

欧阳斌强调,广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,要永葆忠诚之心,珍惜光阴、不负韶华,如饥似渴学习,一刻不停提高,当好争先进位排头兵。一要警惕“思想滑坡”,永葆忠诚本色。对年轻干部来讲,评价标准有千条万条,但对党忠诚是第一条。年轻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砥砺前行的座右铭,始终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,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,牢记时代赋予的责任,在思想上、政治上、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。要筑牢忠诚之魂,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,发扬“吃小米饭,攻理论山”的精神,砥砺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的态度,把党的信仰深入骨髓、融入血脉,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。要永葆忠诚之心,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,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,做到眼有星辰大海、胸有丘壑万千、心有繁花似锦,走好群众路线,不断擦亮“忠诚底色”。要展现忠诚之为,切实以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问题为工作导向,在具体干事创业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。二要破除“经验依赖”,勇于创新破题。当前国际形势风高浪急、国内经济承压换挡、社会治理日益复杂、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,过分依赖经验,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的泥潭,导致思维固化。年轻干部精力充沛、思维活跃、接受能力强,正处在长本事、长才干的大好时期,要敢于质疑,敢于挑战,敢于“无中生有”。要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工作基本规律,善于抓住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契合点,分析现象本质,抓住解题关键,精准把握工作要求,确保工作重心不偏移。要通过学习提升履职尽责的新知识新技能,做到“提笔能写、开口能讲、问策能对、遇事能办”,培育专业作风、专业精神,从“万金油”转变为真正的“行家里手”,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,把学习之效转化为实干之举。三要摒弃“精致利己”,追求奉献担当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,功利主义、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对部分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年轻干部要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,绝不能贪图安逸、裹足不前,时常问一问自己是否存在玩心重、混日子,说话随意、口大气粗,精神空虚、贪图享乐,社会交往复杂、生活不检点等问题和倾向。青春正当时,希望年轻干部始终牢记初心使命,厚植为民情怀,把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,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,在为事业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。面对工作,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勇挑重担,敢于负责,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,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顶得上去,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年轻干部的责任担当。要以“阳光心态”面对工作、面对吃苦,以苦为乐、苦中作乐,秉持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胸怀,主动作为、拉升标杆、奋勇争先。我们要相信,每一次吃苦都是成长的阶梯,每一份付出都会积累宝贵的经验,年轻时吃过的苦,都会成就未来的路。当我们的工作被上级认可、被领导肯定,为群众解决难题后,自己经过锻炼走上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时,再回头看看,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。四要消除“侥幸心理”,做到堂堂正正。在工作与生活中,“侥幸心理”就像暗礁,看似不起眼,却可能让行稳致远的航船瞬间触礁搁浅。个别年轻干部抱着“下不为例”的心态违规办事,以为能瞒天过海;或是在原则问题上“打擦边球”,寄希望于“蒙混过关”。但须知,纪律规矩的红线不容触碰,一时的侥幸终将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。当前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其中就要突出抓好年轻干部这个重点对象,网上公布了不少“90”后公职人员贪腐的案例,这些“前脚刚踏上仕途,后脚就走入歧途”,令人感到惋惜。希望年轻干部时刻绷紧纪律之弦,常怀敬畏之心,以“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”的谨慎对待每一项工作,以“眼里容不得沙子”的态度守住原则底线,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锤炼党性、改进作风的高度自觉。要始终秉持大公无私、公私分明、先公后私、公而忘私的原则,时刻保持公心,事事出于公心,不投机取巧,不敷衍塞责,做人堂堂正正、做事清清白白,才能行得正、走得远。

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、党校校委班子成员参加座谈会;三个主体班的班委成员以及党校干部职工列席座谈会。


来源:谷城党建网
【关闭页面】

 

中共谷城县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地址:湖北省谷城县县府街县委大院 邮编:441021
电话:0710-7233405 传真:0710-7232403 信箱:gcdangjian@163.com
制作维护: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建议使用1200*800分辨率
网站备案号:鄂ICP备17014438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62502000003号